書法講座
   
100_柔者01.JPG  2944061470_e6a6d787c7.jpg
詹德柔老師講座 甘興德老師作品

 

 

sf_gb.gif

乙瑛碑.jpg

張遷碑 乙瑛碑

禮器碑.jpg

曹全碑.jpg

禮器碑 曹全碑
   
   

一. 先秦書法奠定中國書法的基礎 :

1甲骨文-殷商甲骨文:

  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(清光緒25年)。刻寫在龜骨、獸骨、人骨上記載占卜、祭祀等活動的文字。甲骨文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:用筆、結字、章法。
2 銘文-西周大盂鼎銘文:
  大盂鼎是西周青銅器,內壁有銘文,長291 字。內容為:周王告誡盂(人名),殷代酗酒而亡,周代忌酒而興,命盂一定要盡力地輔佐他,敬承文王,武王的德政。書法體勢嚴謹,字形布局樸實,用筆方圓兼備,端嚴凝重,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。
3 銘文-西周毛公鼎銘文-成熟的金文風格:
  西周晚期青銅器。內壁鑄有498 字。內容是周王為中興周室,革除積弊,命重臣毛公忠心輔佐周王,以免遭喪國之禍,賜予物品,毛公感謝周王,鑄鼎記事。結構勻稱,線條穩健,布局妥貼理性。

4 銘文-西周 散氏盤:
  西周厲王時的青銅器,銘文結構奇古,線條圓潤凝煉,取橫勢而重心偏低,愈顯樸厚。「澆鑄」感強烈,有濃重的金石味,於碑學體系中有重要的地位。
5 石鼓文-東周 石鼓文:
  戰國時秦國刻石。石鼓有10件,形似鼓狀,每件石鼓上刻籀文四言詩一首,共十首,內容記述秦王游獵之事,故石鼓又稱為獵碣。在書法史上,石鼓文有承先啟後的地位。它的字體是典型的秦國書風,對後來秦朝小篆的產生有很大影響。結體方正,線條圓潤,筆意濃厚。

 

二.秦篆-小篆-秦代書法- 泰山刻石:

  秦始皇兼併天下後,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,是中國文化史上偉大功績。統一後的文字為秦篆-又稱小篆,將金文和石鼓文刪繁就簡而成。《說文解字序》說:「秦書有八體,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四曰虫書,五曰摹印,六曰署書,七曰書,八曰隸書。」,尚有詔版、權量、瓦當、貨幣等文字。主要作品:1)泰山刻石2)雲夢睡虎秦簡


三. 漢隸-漢代書法:

  漢朝(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20年共426年)是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。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,兩漢三百餘年,書法由「籀篆」變「隸分」變為「章草、真書、行書」。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。漢隸又稱「分書」或「八分」,筆法純熟,書體風格多樣。
主要作品介紹:
1)馬王堆帛書-是研究西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。
用筆沉著、遒健,給人以含蘊、圓厚之感。縱有行、橫無格,長度非常自由。有強烈的跳躍節奏感。
2)西狹頌 -又名《惠安西表》。公元171年6月刻於甘肅天井山摩崖。結字高古莊嚴、雄偉敦厚、方圓兼備,筆力遒勁。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,開創書家落款之風。
3)埔閣頌 -與《西狹頌》為姊妹篇
字體含篆意,筆畫圓潤,波磔不大,結體多取橫勢,方折突出,章法茂密,風格古樸中含沉郁。
4)張遷碑- 全名《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》
字體嚴密方整多變,樸厚中有勁媚。方筆為主,書法沉著雄健流暢自然,為書家所稱道。
6)禮器碑-全稱為《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》,故又名《韓敕碑》
字體工整勻稱,左規右矩,法度森嚴。用筆瘦勁剛健,輕重富變化,捺腳特別粗壯,尖挑出鋒十分清晰,是漢隸中典型的厚重,燕尾極為精彩。氣韻沉靜肅穆,典雅秀麗。漢隸第一。影響唐代楷書的形成。
7)曹全碑-全稱《漢合陽令曹全碑》
在漢隸中獨樹一幟,娟秀清麗,結體扁平勻稱,舒展超逸,風致翩翩 ,筆畫正行,長短兼備,與《乙瑛》、《禮器》同屬神采華麗秀美飛動,實為漢隸中的奇葩。
8)華山碑 -全稱《西岳華山廟碑》
與《禮器碑》一樣為漢隸典範,結字堂正,字行距齊整,波磔秀美。漢隸方整、流麗、奇古,《華岳碑》三者兼之,為漢隸第一品。
9)史晨碑 -碑體兩面刻字,又名《史晨前後碑》,
前碑全稱《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》,後碑全稱《史晨饗孔廟碑》。書法工整,造型豐美多姿,波挑神采飛逸,章法疏密勻適,結構謹嚴而氣韻靈動。
10)乙瑛碑 -全稱為《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吏碑》
此碑工整勻適,組織嚴密,粗細統一,秀逸清麗,尤其燕尾的姿態非常優美。何紹基認為:「橫翔捷出,開後來雋利一門,然肅穆之氣自在。」
11)石門頌-全稱為《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》
大型隸書之摩崖石刻,字形結體大小不一,筆法瘦勁恣肆,雄健舒暢,頗饒趣味,今人論此石刻:「門巧多于拙,瘦處多,肥處少,且喜用長勢,多用圓筆。布置巧妙,錯綜變化。」參閱新語絲電子文庫(www.xys.org)

 

 

 

 

 

wonderf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